《那时雨》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时光褶皱里的潮湿记忆,将自然界的雨转化为情感载体,构建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歌词中绵延的雨幕既是具象的天气意象,亦是抽象的情感符号,雨滴敲打屋檐的节奏与心跳共振,雨丝缠绕的朦胧感恰似记忆里无法厘清的情感脉络。通过"褪色的邮戳"、"生锈的单车铃"等意象堆叠,呈现被雨水浸泡的旧时光里那些未能送达的信笺与戛然而止的告别,物质细节成为情感考古的切片。副歌部分反复出现的"那时雨还在下"形成时间闭环,暗示某些情感如同雨季般周而复始,即使物理时间流逝,心理时间仍停滞在雨声淅沥的瞬间。歌词通过雨水的流动性解构线性时间观,屋檐下躲雨的人与远方撑伞的身影构成双重镜像,展现记忆对现实的诗意篡改。最后未完成的半句歌词如同突然收拢的伞面,留下水珠悬垂的悬念,让潮湿的遗憾在休止符后继续蔓延。整首作品实则是用降水记录仪丈量情感的降水量,在气象与心境的双重潮湿中,完成对青春时代未解情绪的考古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