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这首歌词通过含蓄而深刻的笔触探讨了现代社会中个体身份的模糊与自我认知的困境。歌词中反复出现的"谁"既是对他者的追问,也是对内心镜像的叩击,如同站在雾中辨认自己的轮廓。城市霓虹与人群剪影的意象群构建出疏离的都市丛林,每个擦肩而过的面孔都戴着名为社会角色的面具,这种集体性的身份迷失在钢筋森林里形成共振。副歌部分层层递进的设问实则是存在主义的哲学思考,当剥除职业、地位、关系等社会标签后,那个未被定义的"谁"才是生命最本真的状态。歌词巧妙运用镜子、回声等隐喻,暗示现代人在社交媒体时代的自我异化——我们越来越习惯于通过他人眼中的倒影来确认自己,却逐渐丧失了对内在声音的聆听能力。结尾处悬而未决的提问并非消极的困惑,而是为听众预留的思考入口:当所有外在参照系消失时,生命本质如同水中溶解的墨迹,既保持流动的开放性,又蕴含着重新聚合的可能性。这种对身份认同的解构与重建,恰恰构成了当代人精神成长必经的辩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