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谣》以质朴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西北大漠深处的生命图景,通过马兰花的意象传递出扎根荒原的坚韧精神。歌词中反复出现的戈壁、黄沙、驼铃等意象,构建出苍凉而壮阔的地理空间,而马兰花在风沙中绽放的细节则成为全篇的诗眼,隐喻着生命在极端环境下的顽强。军号与驼铃的听觉意象交织,暗示着戍边将士与当地居民共同守护家园的岁月沉淀,将个体命运与家国情怀自然融合。歌词采用民谣式的白描手法,避免直抒胸臆的抒情,却通过"花开无声香自远"这样的诗句,道出奉献者无需言说的精神境界。对四季轮回的描写暗含时间维度,马兰花从初绽到凋零的循环,象征着代代相传的坚守。最后落笔于星空下的守望,将具象的植物升华为精神图腾,完成从物象到心象的审美跨越。整首作品以植物喻人,用最简洁的意象群构建出丰富的象征体系,在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对默默奉献者的崇高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