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春》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季节更迭中的生命哲思,通过春归的意象展开多层次的情感投射。歌词中"落红铺满石阶"的视觉意象与"东风瘦"的拟人化描写形成微妙呼应,既呈现暮春的物候特征,又暗喻繁华将尽的怅惘。看似写景的"杜鹃声里雨如烟"实则构建出听觉与视觉交织的惆怅空间,雨雾中渐远的啼鸣成为时间流逝的听觉符号。贯穿全篇的"送"字具有双重意味,既是目送季节轮回的客观叙事,又承载着对青春、相逢等抽象概念的告别仪式感。词中"柳絮纷飞似去年"的今昔对比,揭示出循环表象下的不可复得性,飘零的柳絮成为记忆的实体化象征。结尾处"一溪烟水载春愁"将无形愁绪具象为可承载的流动体,水的意象既延续古典诗词的愁思传统,又通过"载"字的动态处理赋予春愁新的生命质感。整首作品在继承古典词牌意境的同时,运用现代诗歌的意象重组手法,使传统伤春主题获得当代情感表达的维度,最终完成从自然观察到生命体悟的审美升华。